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簡明山社會工作師事務所服務項目




簡明山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服務項目:

  1. 個人行為、社會關係、婚姻、家庭、社會適應等問題之社會暨心理評估與處置。

  2. 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之預防性及支持性服務。

  3. 個人身心靈成長、藝術療癒、壓力舒緩及纏繞畫教學。

  4. 生涯諮詢、職涯諮詢、職涯輔導、職涯教練等服務與教育訓練。

  5. 身心障礙者福利、職業重建、就業服務之推動及協助。

  6. 社會福利服務資源之發掘、整合、運用與轉介。

  7. 社會福利機構、團體或於衛生、就業、教育、司法、國防等領域執行社會福利方案之設計、管理、研究發展、督導、評鑑與教育訓練等。

  8. 人民社會福利權之倡導。

  9. 經主管機關認定與社會工作有關之其他領域或業務。

營業時間:
提供一單位50分鐘的生涯諮詢服務平台(含線上線下),每周營運六
天,週一到週六,每日營業12小時自下午一點到晚上九點。

收費標準:

諮詢輔導一次以1小時為單位,分成以下四種

  1. 一般收費:每小時3,600元、4次以上每單位2,500元。(針對一般社會人士)

  2. 優惠收費:每小時2,500元(經親朋好友介紹)

  3. 比照收費:每小時2,000元。(學生及政府預算補助標準)

  4. 支持收費:每小時1,000元。(身障者/低收入者)

註:委託費用另計、公益免費。



事務所品牌故事

 



白鷺山 品牌故事

意象

logo採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7項SDGs第四項「Quality Education」的圖示,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其中4.4(增加擁有相關就業、覓得好工作與企業管理職能的年輕人與成人包括技術與職業技能)及4.5(消除教育上的兩性不平等,確保弱勢族群有接受各階級教育的管道與職業訓練,包括身心障礙者、原住民以及弱勢孩童)。本事務所呼應聯合國的目標,作為創業的精神哲學指標,並為弱勢的身障者、成人與兒童盡一點綿薄之力。也提醒自己要有國際的視野,遵循聯合國的精神與目標,並且不忘初衷。


意念

「把工作當志業,對你服務的人多一點關懷,這個社會才可愛。」簡明山是台北市勞動力 重建運用處身障輔助課的執行長,說話很有氣勢,卻沒有架子,帶著一種能讓人卸下防備的特質,小兒麻痺沒有阻擋他社工的腳步,如今協助身障者在職涯上適性發展是最大夢想。這是人間福報記者李祖翔的描述,也代表簡明山社會工作師事務所的創業初衷。

以簡明山為事務所名稱主要是個人故事,本身為身障者在身障者就業領域深耕多年,容易為人及同業所認識,且若以google蒐尋也可以見到幾篇報導文章,較若全新名稱稍有知名度,以身障者服務身障者也更具說服力。



自由探索一生職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自由探索一生職涯

簡明山執行長要工作了三十多年後想要創業,要運用所學再幫更多人自由探索職涯。創業的動機如下,請大家支持。

一、圓夢:

體驗不同人生,貢獻最後十年。

為什麼老了才要創業,「萬事有機緣,能量蓄積夠了,便會開花結果。」誰說只有年輕人需要夢想,上了年紀的人才更要試著找回自己對生命的熱情和熱血美夢。人生只有一次,而且剩下的日子更應好好把握,如此才能越活越年輕、開心,生活也會充滿豐富的色彩和活力。本人的職涯以非營利組織開啟,在公部門22年參與政策規劃執行,接著要來體驗創業的甘苦。運用自己積累的35年在生涯學習及推動身障就業的經驗,以創業的型態開創另一番局面,在人生可以貢獻的最後十年,體驗不同人生。

二、願景:

讓每個人每天醒來都充滿活力,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

在職涯變化過程中,發現許許多多的日子不是被夢想叫醒,而是被鬧鐘驚醒,我認為這是生活的惡夢。人應該充滿意義感的活著,不是心隨境轉,而是要努力境隨心轉。讓自己每天都能在充滿活力與希望中醒來,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創業正是我體現這種生活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每天都能被夢想叫醒而不是鬧鐘。

三、過著想過的生活:

過著優雅、有韻緻的生活步調,擁有自由自在、悠閒雅緻的生活品質。

從年少國中畢業離開校園進入社會,輾轉半工半讀到完成碩士學業,從少年到老年歷經45年的歲月,來到人生遲暮之年。未來的十年將是人生最後的光彩,希望能以不同工作型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一方面分享智慧與知能,一方面能自在的生活,讓自己努力到倒下的前一天。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少年法庭 閱後心得

 


少年法庭 閱後心得

看一部椎心的電影,讓腦袋滿滿的感動、感嘆,讓心情沉重或快樂。每看完一集,都讓我快無法思考,無法好好呼吸。

年紀輕輕就如此大膽?學會殺人、吸毐、偷。只要做了傷害別人的事就要接受懲罰,打從心底厭惡犯了罪卻不會被懲罰的青少年,試圖傳遞出就算是社會也要為少年犯的不道德和非法行為負責的訊息。

《少年法庭》就是這樣一部劇集,法官真的非常不容易,法庭上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利益與立場說話或辯解,但哪一個說的才是符合正義呢!要在時間、外界的壓力,以及堆積如山的案件量上,做出符合法理情的判決,這真的太難了。

我對我所服務的每個個案,都能像這位法官一樣的追根究底、撈過界的、為了正義不惜與制度、長官對抗,或者說我有多少專業的把握。與這位法官相比我有她的五成嗎?

《少年法庭》點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少年犯大多不是單純的壞,而是環境使然,他們做錯事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引起注意,想傳達自己的痛苦,希望別人不要忽視自己。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都出自於他們缺少一個「完整健全」的家庭,沒有人能夠關心他們的生活。

如何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找到平衡?以公正的態度去追求公平正義?或許《少年法庭》也透過《致命目擊》李星民飾演的部長法官給出答案。人都會犯錯,但重要的是後續的發展,該如何去彌補修正。作為一位主持公道的法官,如果以不專業的態度隨意看待這些審判,又該如何對受害者負責?

 

人是一種相當多元複雜的生物,同時具備好與壞的不同面向。光是《少年法庭》劇中的少年犯,有的是不小心犯錯,有的是因為同儕或家庭而一時走偏,有的就是單純的人性本惡。因此在法律必須講求公平精準、鮮少有模糊空間的情況下,將這些人套用在同一個標準來評判是否合適?

 

或許現實殘酷的這個社會中,充滿著許多讓人感到痛苦難過的不公不義,但即便是這樣,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放下悲傷、謹慎反省,不斷尋找能讓整體變得更好的辦法。

 

障礙者就能好吃懶作!不努力為自己負責!只要不努力工作就應該要挨餓,打從心底厭惡不克服障礙只會依賴的障礙者,家庭與社會要為障礙者的挫折與失能行為負責。這是不是也成為我的服務座右銘呢?


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真心渴望是一股強大的能量

 


真心渴望是一股強大的能量

(顯化之書閱後心得)

人生的各種追求上,渴望越深意圖愈明顯,自然會有一種感染力,是人格上的吸引力(魅力)、是一種對內在渴望事物的吸引力。它就越可能成真,而且會越快發生,如同諺語:你若真心渴望,全世界都會幫你。

渴望過強也有反作用力

這種渴望與意圖是建基於熱情與積極的動力,但也有可能變成反向的推力,變成過分的執著、給人強迫感,則欲速而不達。

渴望會形成一股能量

一個理念或一個事業的推動,勢必要以「有趣、有錢、有意義 」作為前提,形成一種吸引力,號召身旁周遭的人、全世界的人一起行動,而不是要求、相信與照辦。

意義感會形成一種信念,信念就具有感染力與吸引力。感染力與吸引力是一回事,當然這是很重要的前提,但真正達成信念或事業成功,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信念是意識也是一種「能量」,也具有物理特性。分成有正能量與暗能量,對於宇宙而言,它們是同時存在,對個人也是,都會對主體產生影響。人生的所有問題,都受到正、暗能量的牽引與驅動。正能量容易理解,因此理解與面對暗能量的存在,比正能量來得困難而且重要。

生活中充滿暗能量

意外(通常指不幸事件,不過像中發票彩劵也是意外)、奇蹟、業力、靈魂都屬於暗能量,我們不知道它們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我們也對它們所知不多,或者說我們根本不相信。

或者是說我們都有負面的想法,也是一種暗能量的存在,它通常是一種保護作用。暗能量的存在是必要的,不要害怕或者批判它,不要逃避、恐懼、否認與忽略任何負面想法,尤其是在慣性或長期懷疑、憤怒與自我批判,更需要面對以及正視它的存在。

面對暗能量是一種正能量

能夠正視及處理負面的能量,就是一種正能量。人會自我批判、自我反省是正常的,它正是我們導向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重要特質,就像是阿德勒說的自卑就是為了超越。於是找到抒發暗能量的方式,就是必須要採取行動。例如肢體障礙者挑戰登玉山、視障者嘗試攝影以及繪畫、行動不便者成為舞者、受暴者起身對抗暴力、長期失業者成為就業服務人員等。

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臨終前的想像


臨終前的想像

能夠活著變老的人是幸運的

我有幾位同年齡的同學、比我年輕的朋友及同業夥伴已經離去。年輕時參加的是婚禮、慶生會,卻越來越多是告別式,有許多人也只會在告別式見面。終將有那麼一天,我也將離去。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但除了那一天以外都是活著的。死也許不是那麼可怕,但老化以及死亡的過程,會是很大的壓力,健康的人也許還沒有感覺,看過幾次、幾個長輩的老化過程,提醒我確實應該要預先設想。

思考死亡有助建立生活哲學

相同職場彼此競爭互搶資源,不同宗教之間也有仇恨與殺戮、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好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人與人之間也會互相幫助、分享資源、彼此關懷和團結,甚至願意為陌生人犧牲性命。不過不管如何,人終將一死。

思考死亡、回顧過去,有助我們面對未來的生活,以及臨終的來臨。生時我哭別人笑,死時我笑別人哭。真的是這樣嗎?那時候的哭我沒有記憶,未來是不是笑,我不知道,不過我倒是真的很期待,可以笑笑著瀟灑的離世。

死亡的決定權不在我

仔細想想,我能不能善終的決定權居然不在我手上,雖然我簽署病人自主權利聲明,但我的家人是不是同意、支持我的決定,是攸關我能不能善終很重要因素(如果死在醫院就往往不是自己能決定)。

善終這個議題居然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它還牽涉了醫療技術、健保制度、階級、信仰、道德、價值觀和文化風俗,還有財產或遺產有多少的議題。

不知死焉知生。認識死亡,才知道怎麼生活。一個人的死法,象徵著他是怎麼活的。真的要來好好思考、在平常的生活中覺察,我是如何在面對著喜怒哀樂、擁有和失去、挫折與榮耀、親密與疏離的議題。

不管你是誰,顯耀高官、巨賈首富、平民百姓,老了,總有一天要放棄現在所有的生活方式。永遠健健康康、生龍活虎活到百歲,期待在睡夢中死亡(除了極少數)簡直就是鬼扯。

在行動還算自由、不想自理三餐時,找一個可以有多一點尊嚴、多一點自由的養老或安養機構(具安養又有緩和醫療),會是最好的選擇。這樣的覺悟,該來的總是會來。

我想像中的死亡現場

今日我們陪伴親友離去,他日我們則要和自己告別。我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死亡離開呢?意外的瞬間、無數次的化療痛苦折磨、毫無準備之下的忽然心肌梗塞、中風無奈氣切不醒人事苟延殘喘?是在握著家人的手做完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臨終告別之後?還是會無病痛的自然老化、在夜間的病床,或在家裡自己舒適的睡床上停止呼吸呢?

我曾想過安樂死,想像當我和傅達仁先生一樣,罹患癌症末期無法治癒、痛不欲生時,最好就是無痛結束自己的生命,不要連累家人。但是如果自己、家人、社會及國家準備好面對死亡,那又何必要安樂死?何必要刻意用人工的方式,還要花費巨額費用喝下或注射毒藥?為什麼不能在自然的環境中好好死亡?

未來的我不想要孤獨死恐怕都很難,主要還是健康不自由。如果大腦沒有毁壞,情緒還可以控制,理想中的善終還有可能,但如果是重病長期臥床需要別人照顧時,子女越多啊!衝突就愈沸騰,連自己的尊嚴、自由都是奢侈的需求。

想像老了以後的狀況,自己坐在一張椅子或躺在一張病床上,以大同小異的方式過著剩餘的每一天。坐在輪椅上由外勞推著、等著吃飯、洗澡、睡覺的時間,等著某個節目、節日的到來,等著某個人可以來聊一聊(但很可能說不到三句話),這是我老而失能時非常有可能的狀況。

每個人都有一種死法

死不外乎生病、意外、自然老化、戰爭或被謀殺。而對前面四種,我都有一個想法。最後一種我就不去想了,我沒錢應該不會有財殺、人醜得可以了應該不會有情殺、不與人結仇應該也不會有仇殺。
除此之外,如果生重病在醫院,我已簽下病人自主權利法,向家人再三交代不做積極性、侵入性、無效性的治療,希望在無病痛的緩和醫療中離去。如果是意外,我的遺囑以及要說的話、交代的事就放在隨處可見的電腦檔案中。如果是戰爭,逃難就算了吧,我是不用逃的,就留在原地等死就好。火災,地震,車禍、溺水不過缺氧3分鐘。

最希望的當然是自然老化,如果是在醫院身上不要插著管線,最好是在家裡,讓我有機會向愛我的人、最親近的人做完告別,說我有多麼愛他們、多麼感謝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原諒我的自私,然後在安安靜靜的環境、心情中,閉上眼睛、停止呼吸的離開。事實上我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所以告別式(最好也不要有)也不希望人多,就讓我安安靜靜地離開。

是不是越能想像、熟悉老的情況以及死亡的情形,會讓自己更加能面對而減少壓力!我告訴我自己,我隨時都準備好了。

死亡應該沒有那麼可怕

如果相信有死後的世界,死亡就不會變得那麼可怕,也許會變得相當期待。許多瀕死的人都說,死亡後靈魂很平靜,會有一道光迎接,莊子說死後要慶祝,全村的人都應該敲鑼打鼓。這樣想,讓我對面對死亡應該有很大的幫助。

瀕死經驗是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顯示人類大腦無法控制所有一切,那是一個純意識的世界,是我們在物質世界無法理解的世界。每個宗教、文化都有死後世界的傳說。在這個世間肉體的死亡,並不是真正的消失,只是去另一個世界,也許是一個更光明、幸福、滿足的世界。讓我們可以更接受親人及自己的死亡,至少對於死亡不再那麼恐懼與害怕。

老了失能比死亡更可怕

也許真正困難的,是在變老、變得無助對別人重度依賴的過程,那個與日遽增一點一點點,持續衰退、衰老的歷程,人際關係的疏離、能力的減退、增加的無用感、不斷擴大的孤獨感,才是最重的打擊。這個過程除了自己要面對,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做的是不是已經足夠?

未來將會遇見非常多的困境,例如長照制度的人力不足、長照機構收費過高、服務品質不佳、各種年金破產、世代對立、新生疾病、醫療倫理爭議等,個體的死亡不再只是個人的事務,是整體社會國家要一起面對的重要問題。


 

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

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不足以構成快樂幸福滿足的人生,人生應有三大自由,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健康自由。原則上這三種自由是不能分開談的。

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是其中最容易被重視的自由。金錢是有形的、每個人生活都需要的,表面上所有人的工作也都是為了賺錢,成為有錢人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價值「成功」,而且它也是可以透過學習和努力擁有的。

健康自由

      健康自由是上述三大自由裡面最基本的要求,但一般人一天當中用多少時間、花多少預算在健康上,多數的人可能不那麼在意,除了正在生病或有錢又年老的人以外,另外健康自由,也不是人可以百分百決定的。

時間自由

      而時間自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雖然我們明知道它非常重要的,過去的1分1秒累積而成現在的我們,未來也將會一點一滴的繼續積累,我們多想要有健康、財富以及快樂幸福的日子,但我們反而非常容易忽略了下一個1分1秒。經常感嘆著年華老去,時間不復返,但卻不知道下1秒要做什麼。

財務自由定義

      而財務自由是指有「足夠」的金錢,不愁食衣住行育樂,可能再多一點奢侈、虛榮的過著自己想過的物質生活。實際的定義是收入或存款,足夠支付所有支出。要多少錢才能過日子,則因人而異。

      過著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不代表就是退休而不工作的生活。而一時快樂的生活,未來也不一定會幸福。快樂只存在當下,回憶中的快樂是幸福(在經歷過一段時間後回憶仍然是快樂),而幸福是一種滿足感。

      而這種滿足感是一種時間長期連續的感受,所以在當下可以自由選擇的時間運用很重要,而「自由選擇」當下不一定會是快樂的,而是要進入到「心流」的狀態,是追求比自己生存還重要的價值的意義感之上。

滿足感

      因此人追求快樂幸福只是假象,滿足感才是真實的。擁有健康自由、財務自由、時間自由,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才是真正滿足的人生。是心甘情願過著自己想要、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生活,是一種擁有三大自由的生活形態,也是一種自我實現的生活。

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是非常個人化的,是不必要也不需要比較的。例如郭台銘、馬斯克已經充分財務自由,但他們都仍然努力工作,有著時間自由、健康自由去執行他們心中的理想,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而躺在台北火車站的街友,或者時下流行「躺平」的年輕人,如果這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自由選擇,也是屬於他們的自我實現。


簡明山社會工作師事務所服務項目

簡明山 社會 工作師事務所 服務項目: 個人行為、社會關係、婚姻、家庭、社會適應等問題之社會暨心理評估與處置。 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之預防性及支持性服務。 個人身心靈成長、藝術療癒、壓力舒緩及纏繞畫教學。 生涯諮詢、職涯諮詢、職涯輔導、職涯教練等服務與教育訓練。 身心障礙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