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的想像
能夠活著變老的人是幸運的
我有幾位同年齡的同學、比我年輕的朋友及同業夥伴已經離去。年輕時參加的是婚禮、慶生會,卻越來越多是告別式,有許多人也只會在告別式見面。終將有那麼一天,我也將離去。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但除了那一天以外都是活著的。死也許不是那麼可怕,但老化以及死亡的過程,會是很大的壓力,健康的人也許還沒有感覺,看過幾次、幾個長輩的老化過程,提醒我確實應該要預先設想。思考死亡有助建立生活哲學
相同職場彼此競爭互搶資源,不同宗教之間也有仇恨與殺戮、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好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人與人之間也會互相幫助、分享資源、彼此關懷和團結,甚至願意為陌生人犧牲性命。不過不管如何,人終將一死。
思考死亡、回顧過去,有助我們面對未來的生活,以及臨終的來臨。生時我哭別人笑,死時我笑別人哭。真的是這樣嗎?那時候的哭我沒有記憶,未來是不是笑,我不知道,不過我倒是真的很期待,可以笑笑著瀟灑的離世。死亡的決定權不在我
仔細想想,我能不能善終的決定權居然不在我手上,雖然我簽署病人自主權利聲明,但我的家人是不是同意、支持我的決定,是攸關我能不能善終很重要因素(如果死在醫院就往往不是自己能決定)。
善終這個議題居然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它還牽涉了醫療技術、健保制度、階級、信仰、道德、價值觀和文化風俗,還有財產或遺產有多少的議題。
不知死焉知生。認識死亡,才知道怎麼生活。一個人的死法,象徵著他是怎麼活的。真的要來好好思考、在平常的生活中覺察,我是如何在面對著喜怒哀樂、擁有和失去、挫折與榮耀、親密與疏離的議題。
不管你是誰,顯耀高官、巨賈首富、平民百姓,老了,總有一天要放棄現在所有的生活方式。永遠健健康康、生龍活虎活到百歲,期待在睡夢中死亡(除了極少數)簡直就是鬼扯。
在行動還算自由、不想自理三餐時,找一個可以有多一點尊嚴、多一點自由的養老或安養機構(具安養又有緩和醫療),會是最好的選擇。這樣的覺悟,該來的總是會來。我想像中的死亡現場
今日我們陪伴親友離去,他日我們則要和自己告別。我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死亡離開呢?意外的瞬間、無數次的化療痛苦折磨、毫無準備之下的忽然心肌梗塞、中風無奈氣切不醒人事苟延殘喘?是在握著家人的手做完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臨終告別之後?還是會無病痛的自然老化、在夜間的病床,或在家裡自己舒適的睡床上停止呼吸呢?
我曾想過安樂死,想像當我和傅達仁先生一樣,罹患癌症末期無法治癒、痛不欲生時,最好就是無痛結束自己的生命,不要連累家人。但是如果自己、家人、社會及國家準備好面對死亡,那又何必要安樂死?何必要刻意用人工的方式,還要花費巨額費用喝下或注射毒藥?為什麼不能在自然的環境中好好死亡?
未來的我不想要孤獨死恐怕都很難,主要還是健康不自由。如果大腦沒有毁壞,情緒還可以控制,理想中的善終還有可能,但如果是重病長期臥床需要別人照顧時,子女越多啊!衝突就愈沸騰,連自己的尊嚴、自由都是奢侈的需求。
想像老了以後的狀況,自己坐在一張椅子或躺在一張病床上,以大同小異的方式過著剩餘的每一天。坐在輪椅上由外勞推著、等著吃飯、洗澡、睡覺的時間,等著某個節目、節日的到來,等著某個人可以來聊一聊(但很可能說不到三句話),這是我老而失能時非常有可能的狀況。每個人都有一種死法
死不外乎生病、意外、自然老化、戰爭或被謀殺。而對前面四種,我都有一個想法。最後一種我就不去想了,我沒錢應該不會有財殺、人醜得可以了應該不會有情殺、不與人結仇應該也不會有仇殺。除此之外,如果生重病在醫院,我已簽下病人自主權利法,向家人再三交代不做積極性、侵入性、無效性的治療,希望在無病痛的緩和醫療中離去。如果是意外,我的遺囑以及要說的話、交代的事就放在隨處可見的電腦檔案中。如果是戰爭,逃難就算了吧,我是不用逃的,就留在原地等死就好。火災,地震,車禍、溺水不過缺氧3分鐘。
最希望的當然是自然老化,如果是在醫院身上不要插著管線,最好是在家裡,讓我有機會向愛我的人、最親近的人做完告別,說我有多麼愛他們、多麼感謝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原諒我的自私,然後在安安靜靜的環境、心情中,閉上眼睛、停止呼吸的離開。事實上我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所以告別式(最好也不要有)也不希望人多,就讓我安安靜靜地離開。
是不是越能想像、熟悉老的情況以及死亡的情形,會讓自己更加能面對而減少壓力!我告訴我自己,我隨時都準備好了。死亡應該沒有那麼可怕
如果相信有死後的世界,死亡就不會變得那麼可怕,也許會變得相當期待。許多瀕死的人都說,死亡後靈魂很平靜,會有一道光迎接,莊子說死後要慶祝,全村的人都應該敲鑼打鼓。這樣想,讓我對面對死亡應該有很大的幫助。
瀕死經驗是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顯示人類大腦無法控制所有一切,那是一個純意識的世界,是我們在物質世界無法理解的世界。每個宗教、文化都有死後世界的傳說。在這個世間肉體的死亡,並不是真正的消失,只是去另一個世界,也許是一個更光明、幸福、滿足的世界。讓我們可以更接受親人及自己的死亡,至少對於死亡不再那麼恐懼與害怕。老了失能比死亡更可怕
也許真正困難的,是在變老、變得無助對別人重度依賴的過程,那個與日遽增一點一點點,持續衰退、衰老的歷程,人際關係的疏離、能力的減退、增加的無用感、不斷擴大的孤獨感,才是最重的打擊。這個過程除了自己要面對,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做的是不是已經足夠?
未來將會遇見非常多的困境,例如長照制度的人力不足、長照機構收費過高、服務品質不佳、各種年金破產、世代對立、新生疾病、醫療倫理爭議等,個體的死亡不再只是個人的事務,是整體社會國家要一起面對的重要問題。
臨終前的想像
能夠活著變老的人是幸運的
我有幾位同年齡的同學、比我年輕的朋友及同業夥伴已經離去。年輕時參加的是婚禮、慶生會,卻越來越多是告別式,有許多人也只會在告別式見面。終將有那麼一天,我也將離去。有一天我們都會死,但除了那一天以外都是活著的。死也許不是那麼可怕,但老化以及死亡的過程,會是很大的壓力,健康的人也許還沒有感覺,看過幾次、幾個長輩的老化過程,提醒我確實應該要預先設想。
思考死亡有助建立生活哲學
相同職場彼此競爭互搶資源,不同宗教之間也有仇恨與殺戮、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好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人與人之間也會互相幫助、分享資源、彼此關懷和團結,甚至願意為陌生人犧牲性命。不過不管如何,人終將一死。
思考死亡、回顧過去,有助我們面對未來的生活,以及臨終的來臨。生時我哭別人笑,死時我笑別人哭。真的是這樣嗎?那時候的哭我沒有記憶,未來是不是笑,我不知道,不過我倒是真的很期待,可以笑笑著瀟灑的離世。
死亡的決定權不在我
仔細想想,我能不能善終的決定權居然不在我手上,雖然我簽署病人自主權利聲明,但我的家人是不是同意、支持我的決定,是攸關我能不能善終很重要因素(如果死在醫院就往往不是自己能決定)。
善終這個議題居然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它還牽涉了醫療技術、健保制度、階級、信仰、道德、價值觀和文化風俗,還有財產或遺產有多少的議題。
不知死焉知生。認識死亡,才知道怎麼生活。一個人的死法,象徵著他是怎麼活的。真的要來好好思考、在平常的生活中覺察,我是如何在面對著喜怒哀樂、擁有和失去、挫折與榮耀、親密與疏離的議題。
不管你是誰,顯耀高官、巨賈首富、平民百姓,老了,總有一天要放棄現在所有的生活方式。永遠健健康康、生龍活虎活到百歲,期待在睡夢中死亡(除了極少數)簡直就是鬼扯。
在行動還算自由、不想自理三餐時,找一個可以有多一點尊嚴、多一點自由的養老或安養機構(具安養又有緩和醫療),會是最好的選擇。這樣的覺悟,該來的總是會來。
我想像中的死亡現場
今日我們陪伴親友離去,他日我們則要和自己告別。我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死亡離開呢?意外的瞬間、無數次的化療痛苦折磨、毫無準備之下的忽然心肌梗塞、中風無奈氣切不醒人事苟延殘喘?是在握著家人的手做完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臨終告別之後?還是會無病痛的自然老化、在夜間的病床,或在家裡自己舒適的睡床上停止呼吸呢?
我曾想過安樂死,想像當我和傅達仁先生一樣,罹患癌症末期無法治癒、痛不欲生時,最好就是無痛結束自己的生命,不要連累家人。但是如果自己、家人、社會及國家準備好面對死亡,那又何必要安樂死?何必要刻意用人工的方式,還要花費巨額費用喝下或注射毒藥?為什麼不能在自然的環境中好好死亡?
未來的我不想要孤獨死恐怕都很難,主要還是健康不自由。如果大腦沒有毁壞,情緒還可以控制,理想中的善終還有可能,但如果是重病長期臥床需要別人照顧時,子女越多啊!衝突就愈沸騰,連自己的尊嚴、自由都是奢侈的需求。
想像老了以後的狀況,自己坐在一張椅子或躺在一張病床上,以大同小異的方式過著剩餘的每一天。坐在輪椅上由外勞推著、等著吃飯、洗澡、睡覺的時間,等著某個節目、節日的到來,等著某個人可以來聊一聊(但很可能說不到三句話),這是我老而失能時非常有可能的狀況。
每個人都有一種死法
死不外乎生病、意外、自然老化、戰爭或被謀殺。而對前面四種,我都有一個想法。最後一種我就不去想了,我沒錢應該不會有財殺、人醜得可以了應該不會有情殺、不與人結仇應該也不會有仇殺。
除此之外,如果生重病在醫院,我已簽下病人自主權利法,向家人再三交代不做積極性、侵入性、無效性的治療,希望在無病痛的緩和醫療中離去。如果是意外,我的遺囑以及要說的話、交代的事就放在隨處可見的電腦檔案中。如果是戰爭,逃難就算了吧,我是不用逃的,就留在原地等死就好。火災,地震,車禍、溺水不過缺氧3分鐘。
最希望的當然是自然老化,如果是在醫院身上不要插著管線,最好是在家裡,讓我有機會向愛我的人、最親近的人做完告別,說我有多麼愛他們、多麼感謝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原諒我的自私,然後在安安靜靜的環境、心情中,閉上眼睛、停止呼吸的離開。事實上我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所以告別式(最好也不要有)也不希望人多,就讓我安安靜靜地離開。
是不是越能想像、熟悉老的情況以及死亡的情形,會讓自己更加能面對而減少壓力!我告訴我自己,我隨時都準備好了。
死亡應該沒有那麼可怕
如果相信有死後的世界,死亡就不會變得那麼可怕,也許會變得相當期待。許多瀕死的人都說,死亡後靈魂很平靜,會有一道光迎接,莊子說死後要慶祝,全村的人都應該敲鑼打鼓。這樣想,讓我對面對死亡應該有很大的幫助。
瀕死經驗是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顯示人類大腦無法控制所有一切,那是一個純意識的世界,是我們在物質世界無法理解的世界。每個宗教、文化都有死後世界的傳說。在這個世間肉體的死亡,並不是真正的消失,只是去另一個世界,也許是一個更光明、幸福、滿足的世界。讓我們可以更接受親人及自己的死亡,至少對於死亡不再那麼恐懼與害怕。
老了失能比死亡更可怕
也許真正困難的,是在變老、變得無助對別人重度依賴的過程,那個與日遽增一點一點點,持續衰退、衰老的歷程,人際關係的疏離、能力的減退、增加的無用感、不斷擴大的孤獨感,才是最重的打擊。這個過程除了自己要面對,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做的是不是已經足夠?
未來將會遇見非常多的困境,例如長照制度的人力不足、長照機構收費過高、服務品質不佳、各種年金破產、世代對立、新生疾病、醫療倫理爭議等,個體的死亡不再只是個人的事務,是整體社會國家要一起面對的重要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